你脑子里有全世界的好点子,如果你讲不出来,就没有人会知道
内容来源:在这个文字无处不在的时代,写作越来越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底层技能。本文将通过一个专业写作者的成长,来说明优秀写作能力的标准,教你用写作放大个人价值。封面设计 & 责编 | 婷子第 3785 篇深度好文:5433 字 | 12 分钟阅读
精彩笔记?文化生活
本文优质度:★★★★★ 口感:红烧带鱼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什么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
- 优秀写作能力的标准是怎样的?
在这个经济重新洗牌,利益不断调整的时代。从企业到个人,赢在风口上的,总是那些知道如何聪明发出声音的人。
麻省理工卡拉?布莱克教授曾说:“就算你脑子里有全世界所有的好点子,如果你讲不出来,就没有人会知道。”
你肯定听说过,90后的李叫兽,因为写营销文,被百度收到旗下成为最年轻的副总裁。
28岁的师北宸,因为写科技专栏,被凤凰科技高薪聘请,成为最年轻的主编。
85后传媒精英陈鸣,因为写作,成为峰瑞资本运营合伙人,创办新媒体品牌“咋整”,创建这个品牌的影响力。
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濮实说:
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与未来。
职场上,写作无处不在。
你做了个非常棒的营销活动,写了几十页的结案报告,老板却看不出亮点……
你加班、熬夜,改了十几版的工作方案,还是无法通过……
你天天在简书、今日头条、百家号厉兵秣马日更,没人看,更看不到钱……
你已经被卷入了一个文字无所不在的时代,可如何才能做到每个字都为你赚钱?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艾利克森博士说过:
为了你的成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找一位好导师,并向他请教。模仿所在行业或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物,那你的练习也可能越是有效。
一、身价千万写作者的成长路线图
1.每天练习写作,在传统媒体训练场历经磨练
曾经获得南方周末“年度作者”的陈鸣说:
“过去传统媒体还很兴盛的时候,新手都会经历3-5年的学徒期,每天都在练习写作。老编辑们会分享各种技法,严格要求。
大家熟知的咪蒙、王左中右这些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训练多年。”
10年前,陈鸣从北京大学毕业,他是编辑出版和世界历史双学士学位的科班生,进入《南方周末》当调查记者,就像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在《南方周末》的经历,才真正让他打下坚实的内容底子。每晚通宵写稿,有时一个稿件会改成12个版本,根据老编辑的反馈,不停写,不停改。
就是这种专业的学习态度,让他在写作的道路上野蛮成长。
2009年,刚毕业两年的陈鸣接到任务,要写一篇深度调查报道,讲的是甲状腺肿高发和食盐加碘的关联性。
这对他一个文科生来说,不论是甲状腺疾病还是加碘盐,都是十分陌生的话题。
为了短时间内研究清楚这个话题,他先在北大图书馆泡了几天几夜,把北大图书馆里面所有研究碘盐摄入量和甲状腺肿关系的论文都找出来。
之后又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校长在内的6名专家,沿海各省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深入调查收集素材。
最终完成的《碘盐致病疑云》一文,改变了我国食盐强制加碘的政策,他也被评为《南方周末》“年度致敬”,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年度记者”。
在长达7年的传统媒体生涯里,他保持着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年度发稿量的记录。
悟出了一套写作逻辑:写作的本质是把人类的网状思维,用树状的结构梳理,最后用线型的文字表达出来。
2.从0做起,投身新媒体、合伙人、创业者,用文字放大个人价值
2014年,陈鸣离开南方报业,创办新媒体品牌“咋整”,粉丝迅速长到了80万,当年就盈利超过200万。被《POS机扫码城市画报》杂志评选为“85后传媒精英”称号。
2015年,受邀加入了峰瑞资本,成为投后合伙人。之后,又创办自己的管理咨询公司,运营新媒体。
陈鸣说,从媒体人,到合伙人,再到创业者,写作的思维逻辑,成为他帮助团队的工具。帮他把奔腾杂乱的念头,沉淀成严谨高效的思维体系。
3.传授写作经验,带领5000 写作小白实现文字变现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优秀写作者的需求量是巨大的,电商文案、新媒体文章、公司品牌推广,无处不需要优秀的写手。
拉卡拉收款码写作能力是这个时代的硬核竞争力,优秀写手更是这个时代稀缺的珍贵资源。
一时间,市场上写作课遍地开花,涌现出了许多质量参差不一,鱼目混珠的培训课。
有的老师写过几篇文章就开课,有的老师只有套路,不知写作底层逻辑为何物……
业余的写作班,损耗了众多文字热爱者的写作热情、时间成本、精力,甚至让那些热爱文字的我们,忘了写作的初心。
从那个时候起,陈鸣就决定要做写作培训。按他的话说:
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准确写作、有效表达,获得思维攀岩的有力支点,获得比旁人更透彻的思考力和沟通力。
经过了近一年的打磨,陈鸣带领了5000多个学员,进行了专业、系统地写作学习,从写作的底层逻辑到心法和技法,一步步破解写作难题。
许多学员不但实现了文字变现,更实现了从写作小白到专业写作者的蜕变。
二、优秀写作能力的标准
陈鸣说,优秀的写作能力,只有两条标准:
一语中的,一语入心。
一语中的指的是使用文字的准确性,一语入心是你充分考虑读者,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去。
1.如何做到一语中的?
首先,你的目标要具体清楚。
写作绝不仅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你需要清楚你文章的目标,一语中的中“的”指的就是靶子,目标。
举个例子:
当年乔布斯重回苹果任CEO,要给苹果拍广告。接待广告公司的两名下属,花了几个小时一直在讲苹果的发展史,在大家听得快睡着的时候,乔布斯站起来把两人赶走,对大家说:
“刚才那两个人说的都是狗屎,你们可以忘掉了。”
“苹果会把之前庞杂的业务线全部关闭,未来着重在个人电脑和iTunes上。现在,我们需要重新拍一条广告片。”
广告公司的人一听,马上清楚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乔布斯短短的一句话,目标清晰可见。
为明确文章的目标,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 你的读者是谁?
- 你希望他们知道或产生什么行动?
- 你的读者会在哪里看到你的文章?
要做到这些,不是简单的知道你的读者是谁就可以了,还需要你花时间了解他们心中的热爱与恐惧,这也是陈鸣不断向学员强调的对象感。
其次是抛出论断,建立期待,满足期待。
写作是你思维观点的输出,一篇文章中的论断代表着你的观点、主旨。
陈鸣说,在文字表达平衡的艺术中,论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它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建立起阅读的期待。
一个错误的论断都比没有论断好。
好比在会议上,老板问:A方案和B方案哪个更好?
甲说:A、B方案各有优缺点,A优点如何如何……B又如何如何……
乙说:我认为A方案比B方案更有可行性,首先,从效益上看A比B……
这样一对比,显然,老板更愿意听乙的意见,觉得乙更值得信任。
再举个例子,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是这样说的:
二十岁拼的是精力,三十岁拼的是专业,四十岁拼的是人脉。
这样一句话,每一节都是一个论断,“一语中的”的对准了目标人群,你也许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是这个金句论断却获得超越作品本身的传播力。
用陈鸣的话说:
“好的沟通者会提出一个又一个的论断,一次又一次地满足倾听者的期待,每满足一次,你的读者,你的倾听者就更信赖你一点。如此往复,最终心悦诚服,死心塌地。”
2.如何做到一语入心?
有的公司为了寻找一句好的广告语,会不惜重金,不计成本。
陈鸣的一位朋友,在创业初期为了寻找一句好的广告语,聘请了专业的广告团队,支付了几十万的广告费,最终找到“自然会有答案”这六字广告语,并且觉得物超所值。
看似简单的文字表达,其背后体现的是你洞察世事的能力,视野、经历,还有你对人心的算法,这绝非一日之功。
所以陈鸣常说:“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要做到入耳入心,自然价值连城。”
人生阅历需要沉淀,积累。文字表达需要深度的思考、灵活运用表达方式和技巧。
第一个关键点,深挖事物的本质,把利益点说透,增加文章内容的深度。
阳光底下无新鲜事,现在做新媒体的每天都在追热点,一万人同时在追一个热点,你的观点又如何脱颖而出呢?
陈鸣总结出一个利益框架:
看法、得失、欲望。要比旁人更透彻的思考力,你就不能停留在某个热点的看法上,而是从热点的冲突双方寻找切入点,上升到冲突双方的利益得失,一步步把利益冲突点说透,最后到人性本质需求,直击冲突要害。
小学的课本上,有一个国王选继承人的故事,国王发给全国的男孩每人一粒种子,然后宣布:“来年春天,谁种下的种子,开出的花最美,谁就是王位的继承者。”
第二年春天,男孩们竞相把鲜花展现到国王面前,满心期待成为王位的继承者。可国王看也不看,却注意到一个捧着空花盆的男孩。
国王:“你的花呢?”
男孩:“我每天都浇水、施肥,期待开花,可种子就是不发芽。”
最后,这个种不出花的男孩成了继承人。
全国民众一片哗然:“为什么?”
国王公布了真相,他给的种子是煮过的,不可能开花。
当时学这个故事时,老师会告诉你,国王挑选了最诚实的人做继承者。
从利益框架来说,这就是表面的看法,若故事只停留在这,就只能是个给孩子读的童话故事。
用利益框架进行分析,你如果往深一层看,争夺王位的男孩们,为什么更换了种子,这关系到他们得失利益之争,为了得到王位做出的选择。
再往深扒,国王为什么要演一出这样的戏?他表面要选最诚实的人,可自己却首先欺骗了全国的人。
国王的选择,正是人性欲望中的控制欲,国王要选的继承者,是一个他能控制的人。故事说到这,就直指人性欲望中的要害了。
陈鸣说:“巧用利益框架,可以引导自己把利益冲突点说到头,让表面上的看法之争变得有合理性和深度。”
第二个关键点,运用多角度切换技法,让作品更具感染力。
为什么要多角度切换?
陈鸣在培训学员时说过:
在我们日常的沟通表达中,如果你的视角只固定在一处,对方就会潜意识的觉得你别有用心。每个沟通者,都期待跟一个视野宽广的智者一起来进行思考和观察。
多角度包括多个视角,比如核心关系视角、宏观微观视角、主客体换位视角。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下核心关系视角和宏观微观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
以2012年陈鸣发表的一篇《差生韩寒》为例,这篇人物特稿曾获得2012年度南方周末新闻奖三等奖,当时由于阅读者太多,导致官网被冲垮4次。
文章对人物韩寒的描写,采用的就是多角度的切换的写作技法。
首先是核心关系视角,文章写了韩寒的同桌、室友、语文老师、父亲、《萌芽》主编等人对韩寒的态度和行为,侧面描述了人物形象。
其次是宏观和微观视角的切换,原文写到:
“80后这代人那时候看起来极为平庸,“好孩子”中规中矩,死气沉沉,“坏孩子”染了头发,忙着学“古惑仔”,报刊上开始用“垮掉的一代”这样的外来词汇形容成年人对他们的担忧。”
“和同学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学习糟糕的体育生韩寒完全不同,1998年邱剑云第一次读到高一新生韩寒的文章,看到的是那个成熟老练的睿智少年。前一个韩寒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后一个韩寒才华横溢招人喜爱。”
文章先在宏观上描述了80后这一代的给人整体印象,再切换到对韩寒个人的描述。
如此反复,文章通过不断切换视角,把韩寒的形象更加客观、具体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带领着读者从多个视角去认识一个人,同时拓宽了读者的视野。
写作思维反应的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视野和框架。练习写作的过程,会拓展你的认知,建立起你看问题的思考方式,掌握最杰出的方法论,成长也就越快。
移动POS机 无线POS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hhrkala.com/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