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费率:广东金融加速创新 全力支持湾区建设

广东金融加速创新 全力支持湾区建设
POS机费率:广东金融加速创新 全力支持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经济层面来看,大湾区“9 2”的GDP约为11.6万亿元,总量约占全国的11%。根据中国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预测,2020年大湾区的移动POS机经济总量将赶上东京湾区,2030年将超过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首屈一指的湾区。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多项重磅文件接连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发布,大湾区迎来新形势、新变化。湾区金融业如何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自身的金融改革创新,在先试先行中服务实体经济,为湾区发展注入澎湃金融动力?南都记者近期对银行、保险及金融科技等相关行业开展深调研,实际了解广东金融业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各种努力。

今年,是南都“金砖奖”第10年,也是“金砖奖”前所未有的升级改版。从今天起的3个多月里,金砖奖奖项申报、各级评审和线上互动将有序展开。岁末,我们将迎来大型论坛暨颁奖盛典。在此期间,我们还将推出多期主题特刊,今天推出第一题《湾区金融深调研》。

《湾区金融深调研》之银行业

银行业发力四大领域服务

当前,大湾区迎来新形势、新变化,大湾区金融业如何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自身的金融改革创新,在先试先行中服务实体经济,为湾区发展注入澎湃金融动力?南都记者走访了10多家银行,就服务实体经济、落实金融创新试点、金融科技赋能业务、民生金融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调研。

优化创新

架起服务经济“双循环”的高速路

“敢贷、愿贷、能贷”的银行授信政策导向,让大湾区企业得到更为充沛的金融支持。据广东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广东银保监局辖区内(不含深圳)银行金融机构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7865.6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1.5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0%,创近四年来新高。

接受南都记者调研的多家银行均表示,今年以来,银行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在监管部门支持下,广东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改革先试先行的落实和完善,不断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水平。

广州农行相关负责人接受南都记者调研时表示,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服务超2000万客户,各项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普惠领域贷款全面达到监管要求,连续5年被评为A级纳税企业,为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自工行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签订《金融创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腾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突出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配套金融服务。”工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工行广州分行在总、省行的指导下,着力满足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信贷资金需求,2020年累计投放项目贷款802亿元,突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新市场的资源倾斜力度。

南都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建设银行在深化物理渠道建设统筹规划,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战略区域渠道建设资源投入,以城市群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口流动趋势为导向,持续推进网点布局结构调整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银行总行高度重视大湾区。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表示,民生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强调跨境金融、中小及科创金融、新型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同时,在资源投入中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投放。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以“融资 融智 融商”协同模式,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与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截至7月末,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在广东区域综合融资余额约46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08亿元,较年初增长170亿元。

作为一家总部在广州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广发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支持省内重点项目,2020年共参与省、市属重点项目69个,批复金额835亿元,支持广东电网、广东惠州港荃湾港区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

南都记者在调研中获悉,银行业在资金融通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延伸服务范围,为大湾区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多途径的融资方式,并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先试先行

当好金融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在接受南都记者调研时候,银行提及最多的是FT账户业务先行先试的成果。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结算试点启动,各家银行也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启了先行先试的步伐。FT账户是与国际接轨的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可以帮助企业灵活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从在岸和离岸价格中择优办理结售汇业务,节省成本。

监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型银行累计为超过4600家广东企业开立FT账户。在南都记者调研中,多家银行均表示将持续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落地,为大湾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科技赋能

打造金融科技的新场景新生态

近年来,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亦使大湾区银行业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并为大湾区银行的跨境业务提供更多更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发展智能网点外,南都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银行也在发力跨境电商线上融资产品。

“数字化不仅带来了收付款交易方式的变革,也为贸易形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大有可为。”银行业内人士接受南都记者调研时如此表示。

聚焦民生

推动民生金融领域持续开放

在跨境消费场景下,港澳与内地融合度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与湾区城市联系更加密切,对在内地使用移动支付、绑卡消费有较高需求。

“推动大湾区民生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提升大湾区民众生活的便利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近日表示,在民生金融方面,采用远程方式为港澳居民开立内地银行结算账户,并逐步扩大机构的使用范围和效率。建立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移动电子支付,推出港澳居民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个人征信报告、自助查询等。

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工行着力打造面向个人和企业客户的湾区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先后推出“湾区服务通”“湾区账户通”等创新产品服务,大力促进湾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目前,工行在大湾区拥有1200多家服务网点,配备超3万名专业服务人员,为大湾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周亮

《湾区金融深调研》之保险业

保险业多举措融入大湾区建设

对于保险业而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把握国家战略机遇、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更是助力新发展格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近年来,保险业一方面通过产品端的升级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的保障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周期优势,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去年11月初,《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正式发布,并首次新增了区域性的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为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湾区专属保险产品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保险产品的定价主要是按照风险发生率来定价的,对人身险来说,定价基础是生命表,健康险定价的基础是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广东银保监局局长裴光指出。“过去全国都使用统一的表来定价。中国银保监会为了支持大湾区保险业的发展,为了服务大湾区人民,同时也为了对接香港、澳门的一些产品,我们专门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的重疾表,在大湾区做重疾险等健康险险种时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表来自主定价。”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十余款湾区重疾险主要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发病种如鼻咽癌、食道癌等进行重点保障;在保险期限,亦已涵盖一年期、长期、终身保障多种保障周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保险需求。此外,跨境功能亦成为部分湾区重疾险的一大创新点。

广东银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已有9家公司16款湾区专属重疾险及跨境医疗险上市,累计为超过2万名客户提供健康及跨境医疗保险保障500亿元。

除此以外,在推动重疾险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作用上,粤港澳大湾区机构亦有所尝试和突破。今年年初,深圳专属重疾险正式发布,成为深圳市为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量身打造的新型重大疾病类产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联系的不断加强,三地居民的交流来往日益密切,粤港澳大湾区对跨境医疗险以及跨境机动车保险的需求日益明显,需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承保、核保、查勘、理赔等一揽子服务。

据了解,广东银保监局深化粤港澳三地保险机构合作,推进跨境车险服务试点,截至今年上半年辖内保险机构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2.6万辆,出具交强险保单2.53万份,加快推进跨境车险“等效先认”。中国太平2020年全年为9598个跨境车辆客户提供保险服务,提供共计1798亿元以上的保险业务,以满足客户“一次投保、三地畅行”的需求。

在跨境医疗险方面,自太平人寿于2019年“落地”国内首款大湾区跨境医疗保险以来,中国人寿、太保寿险等保险机构亦纷纷开发创新型跨境医疗保险,打通境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港澳就医服务。

除了在产品端创新优质的保障服务,各大保险机构还充分提供资金支持,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中国人寿表示,公司精准切入,多点多面立体结合,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积极推动“险资入粤”逐步加速向大湾区布局,支持“两新一重”等建设。截至2020年末,中国人寿新增大湾区区域投资146亿元,存量投资规模近1000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平安人寿通过债权计划、信托计划,为广东省高速公路、核能、会展中心、人才安居房等项目投资160多亿元,有力支持大湾区经济建设。

“截至2020年末,公司在大湾区的投资总额合计303.7亿元。”新华保险副总裁李源此前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寿险资金的长期稳定优势,积极投资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积极服务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

《湾区金融深调研》之金融科技

风起正当时 金融科技助力粤港澳互联互通提速

电子钱包加速粤港澳互联互通

在今年上半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的电子消费券计划中,包括支付宝香港、WeChat Pay HK在内的四家支付机构获批成为服务商,为550万名香港市民发放首批电子消费券。以上述两家企业为代表的内地支付机构从发展港澳版本土电子钱包等线上线下业务出发,推动港澳进入移动电子支付时代,并由此打通三地之间移动支付互联互通,以及推动大湾区整体与全球融通。

9月正规POS机7日,支付宝(澳门)成为首个推出汇款至内地功能的澳门电子钱包,让澳门居民可随时随地实现跨境汇款。同日,香港居民也用上了香港电子钱包AlipayHK汇款至内地支付宝的跨境汇款服务。对此,支付宝港澳台地区总经理李咏诗表示:“随著大湾区各地商贸合作日益紧密,我们将继续发挥三地钱包的协同优势,更好提升大湾区消费、服务体验,用技术助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更畅顺。”

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洪丹毅也曾表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之一,腾讯旗下移动支付平台WeChat Pay HK将内地和香港的支付场景连通便是其中重要创新,之后跨境理财通将带来更多理财投资机会。

虚拟银行发展走在前列

虚拟银行的开立也是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的典型代表。早在2019年3-5月间,香港便陆续批出8张虚拟银行牌照,根据今年6月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8家虚拟银行开户数目已达到58万,存款总额近200亿港元。拉卡拉官网

从股东背景来看,首批虚拟银行的金融科技属性也很明显,众安在线、WeLab、蚂蚁集团、腾讯、小米金融、平安壹账通、携程金融、京东科技等纷纷在列。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八家虚拟银行的总存款约为160亿港元,其中众安银行体量最大,占比接近38%。该行存款总额超过60亿港元,同时个人贷款规模达6.5亿港元,在八家虚拟银行中居首。

金融科技发展将提升大湾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近日的国新办“横琴前海开发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表示,应推动内地与香港地区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合作。

近日,澳洲会计师公会在发布的《2021年大湾区商业科技报告》中表示,该组织对香港、澳门及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的258名来自不同行业的会计和金融专业人士进行调查访问后发现,最多受访者(44%)认为金融科技是最能促进大湾区区内协同合作的科技。受访者大多认为,金融科技将创造更多的商机,并提升大湾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近年来,香港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已取得可喜成就。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今年6月披露,截至目前,落户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数目前已超过600家,包括与金融科技相关的金融科技实验室、8家虚拟银行、4家虚拟保险公司和1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等。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实习生 兰紫微

POS机办理 无线POS机

拉卡拉POS机免费申请,免费办理,卡拉合伙人,添加QQ/微信:191506129  备注:POS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9150612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hhrkala.com/9121.html